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排名中,北欧国家包揽前三名,中国排名第65。这是联合国自2002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份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报告全称为《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从电子政务到整合治理》。
1.调查框架和方法
报告从电子政务准备度和公众电子化参与度两方面对联合国192个会员国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
1.1 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
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是复合指标,包括网站准备度指标、基础设施准备度指标和人力资本准备度指标。
网站准备度指标。与前次调查一样,网站准备度指标2008同样建立在“5阶段模型”之上,阶段层次越高,在网站准备度指标的排名越高。评估网站的五阶段电子政务发展模型是:萌芽阶段(Emerging),提高阶段(Enhanced),互动阶段(Interactive),在现业务处理阶段(Transactional)和整合阶段(Networked)。192个成员国的网站准备度指标均在2007年评估完成。调查的网站是成员国政府的国家门户或者网站,如果该成员国没有政府门户,则调查政府部门的门户或者网站。为保证一致性,每个国家选取相同数量的、职能相同或类似的网站。为反映本次调查的概念框架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调查选择了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劳动保障和财政等公共需求最多的部门做为调查对象,每个部门网站都采用相同的问卷来评估。评估在2007年10月和11月之间完成。所有网站在这两个月内被反复数次检查,以获取最新的信息和在线服务,最终完成数据核实。
基础设施指标。基础设施指标2008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指标,反映电子政务服务交付有关的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主要包括:
1. 每百人internet用户数
2. 每百人拥有个人计算机数
3. 每百人拥有电话线路数
4. 每百人移动电话数
5. 每百人宽带接入数
每项指标权重相同,每项指标数据从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获取。
人力资本指标。人力资本指标包括成人识字率和总体入学率。成人识字率权重2/3,总体入学率占1/3。这两项数据主要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获取,另外还有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做为补充。
1.2 电子化参与度
电子化参与度指标评估各成员国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公众参与政府政策制定时提供信息和服务的质量和有效性,反映公众如何参与以及如何发挥政府民主化建设的影响力。电子化参与有助于更加开放民主的政府建设,以信息化途径降低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障碍,即电子化民主。
电子化参与的成功建立并成为常态,不仅需要政府建立一种允许公众发表看法的环境,更需要政府将公众意见纳入到政府决策过程之中。
电子化参与度调查涉及189个成员国(扣除192个成员国中3个没有政府网站的国家),总计21种公众电子化参与的方式,例如如何接入服务和在哪里获取数据。问卷问题分成三组:电子化信息、电子化咨询和电子化决策。
电子化信息。政府网站提供关于政府官员、组织结构、政策法规条例、项目计划、预算、联系方式等社会公众感兴趣的信息。此外,信息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公布:论坛社区、博客、文本信息、新闻组和邮件列表等。
电子化咨询。政府网站提供在线咨询的必要工具,实现政府和公众的对话。政府应当允许公众以电子化的方式提出咨询申请或直接在线咨询,政府应保存好咨询记录并多种方式答复咨询申请。
电子化决策。政府建立各种渠道,允许公众通过电子化手段发表意见,并将公众的意见纳入政府决策过程,政府反馈公众哪些意见被采纳。
2.报告中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在全球排名第65,在东亚地区排在韩国和日本之后。报告特别介绍了中国政府网(www.gov.cn)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如鼓励民众参与、通过网上投票听取民众意见、利用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发布信息和政策等。
2.1 中国在报告中的总体情况
国家 | 排名 | 电子政务准备度 E-Readiness | 网站准备度 Web Measure | 人力资本准备度 Human Capital | 基础设施准备度 Infrastructure | 电子化参与度 E-Participation |
中国 | 65 | 0.5017 | 0.5084 | 0.8366 | 0.16 | 0.4773 |
本次调查中中国电子政务准备排名65位,较上一次2005年调查57为略有下降。
2.2 中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准备度变化对比
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一直处于中等水平。2003-2005年增长较快,2007年略有下滑。
2.3 中国与其他领先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对比
中国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在亚洲地区,也远远落后于韩国、日本和新加坡。
2.4 中国与其他领先国家在分项指标上的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基础设施准备度方面同世界及亚洲先进国家之间差距最大,其后依次是电子化参与度、网站准备度和人力资本准备度。